近日,国航飞机餐过期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国航CA1268次航班在飞行途中发放的晚餐包括一个牛肉烧饼,烧饼包装袋上第一行印着“130929”,第二行印着“131002”,已经过期4天。乘客向乘务员反映并试图制止继续发放但遭拒,终导致乘客腹泻、呕吐事件。
飞机一直“高高在上”,虽然那个以坐过飞机为荣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不过但凡与飞机扯上关系的终究还是沾了份“贵气”,行起事来底气十足。好像发出点个人声音,产生一点质疑,就是不服从大局。尤其是在万米高空的特殊情形下,人心里多少都有些怕,战战兢兢地生怕触犯了什么三规六律。所以让你往东就不敢往西,给你什么就乖乖吃什么。遇到过期食品了,好不容易有个“意见领袖”挺身而出讨说法,先晾你半天,再云淡风轻的“贴错标签”一语带过,你又能奈我何?
飞机餐历来为人所诟病,且不说它味道如何,仅仅是飞机餐内藏缝衣针、航空食品过期等安全性事件便常见诸报端。天“上”的饭不是那么“好吃”的,更不可能有纯粹免费的餐饮捧到你面前,何出此言呢?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从收入本源上来说,航空公司大部分的市场化收入都是来自机票,即便是所谓的“免费提供”也是乘客在机票中提前预支饭费罢了,而每到用餐时间广播里的“免费食品”便暂且可以理解为“得了便宜卖个乖”。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业化的航空公司为获得更高利润自然会尽量压缩支出。当某些较为笨拙的压缩支出方法被发现后,独具创造性的原因便被搬上台面,可是往往越有创造性越是不堪一击。
就国航过期飞机餐而言,“标签贴错”的烧饼为何只有在CA1268次航班出现,而国航其他班次并未出现此类情况?按常规理解来说,同一航空公司在某一时间段的飞机餐应该是标准化的,至少有几个班次会使用同种牛肉烧饼。而且包装袋上显示生产日期为201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前后有8天时间,CA1268次航班成为首个使用该牛肉烧饼的航班可能性极小。因此,烧饼事件大致可以理解为航空公司的“节约”行为了,而在经济算盘的面前,乘客也不能继续沉浸在“免费餐饮”的幻想中了。
其次,航班等级餐饮以乘客话语权为兑换品。在国航过期飞机餐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拿到过期烧饼并出现腹泻、呕吐现象的几乎都是经济舱乘客,为何头等舱乘客没有遭遇类似事件?答案显而易见,头等舱乘客以高地位获得优服务,而经济舱则以低姿态地得到食品“馈赠”,二者自然有所区别。各航空公司标榜的“云端美味”只能在头等舱或商务舱品尝到,比如“人气拉面店‘博多一风堂’作为简单餐品在全日空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和公务舱中登场”、“新航为搭乘新航头等舱往返中国航线的乘客倾情奉上全新中式美食——‘名家珍馔’”、“英国航空为头等客舱旅客特别呈献来自伦敦的著名酒店多切斯特酒店的下午茶”,那么相形之下经济舱就可谓是“粗茶淡饭”了。几百块的机票差价最终导致的是:即便得到低档次食品,经济舱乘客也因为得了便宜——享受了所谓的“免费餐饮”而噤声,失去了自身的话语权,也实则就站在了对立于航空公司和头等舱乘客的弱势一方上。据中国网报道,在国航的此次事件中,曾有前排乘客向空姐反映食品过期情况,并试图制止其继续发放,但得到的回应是被要求保持沉默。以宝贵的话语权交换廉价甚至过期的食品并被压制于权利弱势地位,甚至无力制止以食品来体现的“受辱”行为,代价何其大!
从上述两点来看,航空乘客尤其是经济舱乘客支付了最高端的交通方式以及最宝贵的话语权,进行了物质与精神的高消费,却落得个品尝“免费”过期食品的下场,看来天“上”也并没有免费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