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国际航班查询网 > 国际航班常识 > 机场常识 > 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究竟是开发管理?还是服务营销?
飞瀛商旅国际机票

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究竟是开发管理?还是服务营销?

 

  然而,当我们把经营的方向关注到非航业务时,却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发与管理的问题,而是一个营销的问题,是一个以服务为主导的营销问题。

  一个旅客到达机场之后,是否会在机场进行消费,不但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情绪因素的影响。只有当他感受到欢乐时,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情绪或是时间去思考是否要消费的问题。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个旅客的出港旅行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到达机场的阶段,这与机场的地面交通衔接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关;办理乘机手续的阶段,这与机场公共服务区的规划布局,以及机场服务水平有关;隔离区候机阶段,这与旅客个人的时间因素、候机区的环境、消费内容与服务水平有关;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登机阶段,这是一个旅客开始脱离机场区域,进入空中服务阶段的节点,它难以影响到旅客的消费决策。然而,我们在此要关注的并不只是出行阶段的划分,而要关注旅客在前三个阶段心理变化的趋势。

  对于大多数的旅客而言,其在前往机场的过程中,基本处于一种对出行的期待与对时间或在机场行程的不确定性的焦虑情绪之中,而且,后者还会明显占据上风。但是,当他到达机场之后,这种情绪的交织开始发生变化,如果机场的服务效率与友好性较高的话,其焦虑值瞬间得到释放,转而占据上风的会是一种欢乐的期待。而当他顺利、高效地进入候机区之后,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然有序、整洁的消费场所,以及极具吸引力的商品时,他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期待值提高到一个极限,而其焦虑值也可能降低到仅仅只是对登机时间的关注。这时,他可能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选择消费其原本的需求,甚至是被引导的需求,旅客在机场的购买行为就自然发生。

  因此,就上述分析而言,机场的非航业务发展,并不在于我们开发了多少种服务或消费项目,而是在于我们是否有效分析了旅客情绪变化,最大化的提供给旅客消费时间(这个时间会受到旅客在机场预留时间与机场本身服务效率与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旅客需求的把握,尽可能地提供给旅客更多的消费选择(合适的数量,但能够吸引并满足顾客需求)。或句话说,真正的机场非航业务开发与管理,应该是基于服务营销的理念,在不牺牲机场基础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机场地面服务水平与质量,提高机场消费吸引力,使得旅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消费更多的服务,或是购买更多的商品